欢迎访问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培训项目

建筑师说 | 徐甜甜:建筑针灸振兴乡村
教务部 2020-10-30


“建筑设计只是其中很小的部分,

大家要通过建筑的表象,看乡村改革,

乡村振兴的实质,这是社会机制的创新。”


“作为建筑师我们是一个以很自律,克制的姿态置入,

去看待村庄点位的改变,让建筑和环境是互融的状态。”


“我们追求的不是建筑师的个人风格,

而是整个架构中有连贯的逻辑。”



建筑师说 | 本期对话嘉宾:徐甜甜


▼ 徐甜甜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学士,哈佛大学设计研究学院建筑城市设计硕士;曾实践于美国及欧洲多个建筑事务所,获得2006WA中国建筑奖以及2008纽约建筑联盟青年建筑师奖。


松阳县建筑针灸式系列作品


▼ 红糖工坊


▼ 豆腐工坊


▼ 石仓博物馆


前言


此次采访源自世界之旅今年十一的江南之行,我们翻山越岭看到了乡野间那些体量不大,但却有着巨大能量带动乡村发展的建筑,徐老师称这些串点连线的建筑为“建筑针灸”。


我们在松阳县的最后一个晚上和徐老师进行电话连线,经过这次通话,听徐老师讲松阳县建筑针灸背后的故事。



采访正文


01

与松阳如何结缘


2013年年底接受松阳政府开始初步尝试乡村建设,当时还主要侧重在旅游上,我们受邀参加大木山茶园酒店的设计,就是这样开始接触松阳。这个项目至今将近七年了还没有完成,但是那个时候松阳政府已经有了这样的思路。


之后项目进行了几次汇报。从北京出发过去路途比较远,当时是清华的同学,住建部乡村建筑评委会的专家罗德胤带着我们,而我们的项目主要是茶园里的一个旅游设施,但我们也在项目进程中跟着罗老师,还有很多建筑师和专家们去看松阳的村落,尤其是当时的王峻县长和我们有很多互动。



2014年当时村庄的整体情况是没有现在这么乐观的,大家现在看到的贤村和以前精神面貌很不一样,所以王峻县长在带我们看这些村落的过程中,不断征求我们的建议,一起探讨村庄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学习,更是一个熟悉松阳的过程,了解当地的情况,需求,乡村建筑的建制和建造。


接下来的一年,一些村庄的小型项目开始咨询我们具体的意见,比如说第一个平田村,是罗老师主导的乡村规划,我们当时把它作为公益项目参加,还包括大木山茶园竹亭,大木山茶室,第一年加起来有十几个规模都很小的公益项目。


大木山茶室


为什么项目都很小呢,我们当时在松阳走过一圈,是了解松阳文脉的过程,所以作为建筑师我们是以一个很自律,克制的姿态置入,去看待村庄点位的改变,让建筑和环境是互融的状态。


这一年的时间让我们用来了解松阳当地的地方文化,历史传统,特色产业,所以项目在村庄中也都是很小的规模。


我们就这样和松阳达成共识,让每个村庄都能有一个小尺度的公共功能植入,功能具体定位由村庄的产业或者历史决定,不是每个村都加一个图书馆,或者茶室这样的做法,就像是问诊把脉一样是有针对性的,这就是建筑针灸概念的来源。


我们也希望用这种方式重塑每个村庄的身份标识,历史特点等等,重新建立文化自信。



之后我们从村庄的针灸慢慢引申到乡野范围更大的概念,因为乡村不只包含村庄,还有水利设施,景区旅游设施等等,也是在整个系统里的。


在乡村的这几年学习到很多,有一点体会就是乡村需要多方面的参与,不只是建筑,材料,空间的设计,我们可以发挥更大的能动性,利用我们的专业技能,或者是热爱来建立城乡之间的联系。


02

王景纪念馆和契约博物馆设计上特殊的想法


这两个项目也是针灸法的组成部分,在确定每个村庄的点之前要进行调研,和当地政府,村民沟通,最后达成共识,到底什么样的功能最适合这个村庄。



王景纪念馆的设计开始于2016年4月份,有一天下着大雨我们到达王村。即使是今天,路修好了房子也修缮过大家依然没有觉得这里有多么让人印象深刻的美,因为它是一个平地村,不是依山傍水自然条件特别好的村落,另外村庄位于工业基地旁边,受工业建设影响较大让这个村落失去了传统古村落的形象感。


但它仍然保留着原来老村的肌理,所以这个项目是我在建筑针灸系列里面最喜欢的,我们通过王村先人纪念馆给这个并不具有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村子建立了新的人文景观,同时可以和附近的景区结合起来,就这样串点连线的把它归入景区脉络中,借此带动王村村民的荣誉感,创造结合村庄发展的创业机会。



如果把这两个项目归到乡村博物馆的概念上,它们都是轻运营的,在村子里就像祠堂一样,开着门,人们可以随意出入,村庄需要这样的公共空间,它不会像城市的咖啡厅或者其他功能一样,每天哪里都是人,但祠堂是在节假日的时候让村民可以聚集的公共空间,可以把它当成现代祠堂的形式,或者说就是村民休闲的空间。


所以乡村和城市的公共空间的功能性还是有区别的,我们在参与过程中有这样观念的调整。


因为建筑结合了文化和特定的功能,考虑到不需要做有管理性质的,机缘巧合我们又看到旁边有一个石材加工厂,所以王景纪念堂就结合展陈空间,直接采用这里制作的石材进行建造,把民间工艺转化成建筑语言,让它成为建筑材料的一部分。



契约博物馆的材料是因为河岸上梯田的挡土墙都是用当地的石头,村子里还有石头砌造的房子,我们经过调研选择这样的工艺,但是这种工艺却不常用了,我们通过在建筑中使用也完成了手工建造的恢复,它和契约精神也是有关联的。


我们把它作为一个简单的休闲空间,并不赋予其特定的功能性,前提是契约博物馆选址故意选在相对不发达的区块中,村里面古建筑的质量都很高,前面还有风水先生的老宅子,天井和空间都是很有美感的,在当地的传统民居里,空间不是完全人工打造的,人们可以感受天井的做法,这种建筑文化也是和松阳当地的气候相关的。



另外空间体量比较小,作为博物馆,它的其他功能都分散到村庄的其他部分,有外来运营者过来,吸引人力资源,这些都是对乡村建设有益的参与。


我们刻意的不希望它成为独立的封闭室内空间,思路设计参考十八天井的古民居,做了空间的压缩,把一层又一层的天井套进博物馆里,让人们在很暗的空间里感受光线和植物的生长,还有石头缝中的草,都是建筑建成之后自己生长的过程。



晴天时光线打在石墙上,石头的肌理是非常有表现力的,虽然是一种相对便宜的做法,因为选用的都是碎石块而不是整石,并没有那么讲究,但是却很有力量感,如果换成混凝土,砖或者夯土墙,都会失去手作石墙的表现力。



03

石仓博物馆顶棚的素混凝土特别处理


之前是在顶棚上面有灯光设计的,后来去掉了,我们有意图的让只有雕像角落发光。因为乡村照明也是一个很专项的学科,它不应该是非常亮堂的,应该是朦胧的,让人们可以欣赏夜色的状态。


所以我们保留最基本的照明,但是有活动的时候有插座,临时照明用具可以用,这是一种很灵活的使用模式。夜间只有17个隐藏的纪念角把雕塑打亮,已经足够室内照明使用。



另外契约博物馆的项目要求不是精致的艺术品,建筑设计是一种策略,是一个过程,整个乡村建设的重点不是为了做一个漂亮的建筑,而是通过建筑的植入作为乡村的催化剂,任何村庄中的建筑都不是精雕细琢的,和其他部分孤立出来,而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建造方式,不管是功能设计还是建造都是这样。


顶棚和很多其他细节,我们对建构的细节不是刻意追求极致,而是在建筑所涵盖的内容多多少少都有新的表达,比如王景纪念馆的雕塑,它体现的是民艺和建筑结合的状态,让人进到室内有不一样的独特体验。而契约博物馆的空间营造刻意突出传统手工石墙建造,也让有着区别于其他建筑的表现力。


04

设计时的任务书要求是怎样的


设计过程不是纯粹的甲乙方关系,建筑师的介入是从村庄调研开始的,选定功能,如何理解任务书,设计什么样的任务书都是大家讨论出来的,比如说契约博物馆,建筑本身和周围的村庄肌理,达成一个泛博物馆的概念。


最早大家是向这个方向设立的任务书,带动旁边老房子修缮的工作,吸引上海来的民宿投资运营者,运营者又有他自己的理解和功能设定,所以在过程中是很灵活的。



从建筑师来说,也是我们在学习理解传统历史文化的过程,这些知识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建筑学,所以并不局限在建造或是材料上,这里面有社会学,人类学知识,对建筑师也是一种补充和拓展。


05

如何看待雨水对契约博物馆的影响


契约最早的设定是因为村里有些私人的收藏,和收藏者之间经过交流,起初说是想展出原件,后来在设计过程中又有些变化,所以这个建筑是作为契约精神的还原,因为契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品类型,所以是这样的思路,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我们借还原契约精神的空间体验,也引导观看者回顾石仓客家村的风貌和历史。和最初选址的出发点一样,希望整个村庄成为广义的乡村博物馆。



我们更注重人们进入空间,可以看到各类人们在这里交流,而不是展品如何表现。比如说王村的展示是通过雕像的方式,契约也是,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精神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看到村庄历史。


06

各个工坊结构体系的考量


这个跟建筑针灸是一个道理的,结构体系,选择的材料,建造方式都是跟村庄的整体环境相适应的,我们追求的不是建筑师的个人风格,而是整个架构中有连贯的逻辑。每个项目的设计全部都跟所在村庄的环境相关联,相融合。


比如说平地村和山上的村不同,红糖工坊所在的村子不是传统村落的形态,设计上每个项目的逻辑根据特定场地条件,生产内容决定,生产形态,生产季节也是不同的。



有的建筑比较独立,豆腐工坊顺着场地的台阶式沿着山坡舒展的,米酒则是从竖向生长出来的表达。


豆腐是可以每天在厨房制作,更日常的工艺,所以作为村庄生活场景的延续,在村口用木装备结构表示日常生活的场景感。



红糖是在冬季的时候生产,24小时熬糖,春节前劳作丰收的感觉,到冬天的时候有很多游客参观,村民也可以过来买糖,有节庆感,因为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动作幅度比较大,有着表演的性质,所以我们将这个空间赋予舞台的表达,而熬糖的烟雾又需要高空间排烟,所以整体就会像一个中间舞台。



米酒是介于豆腐和红糖之间的季节性,所以我们在山头场地上做竖向功能的分化,在路边进来的高度上做生产的空间,再往上是庆典式的观景空间。


因为场地和功能和周边的情况不同,每个项目都是不同的情节和剧本。



徐甜甜老师在采访中曾说“建筑设计只是其中很小的部分,大家要通过建筑的表象,看乡村改革,乡村振兴的实质,这是社会机制的创新。”,作为一位切身参与乡村改革的建筑师,她除了分享建筑设计细节之外也不停的强调这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通力合作的事情。


借着这次采访和江南实地考察,我们不止看到了徐老师的作品为乡村带来的巨大改变,更重要的是有更多建筑师看到了在这个乡村改革举步维艰的时代,他们能实现的还有很多。

来源:ArchiWorld世界之旅

11月26日-11月30日,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人才培训中心主办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实践”研学班再启松阳行,环节涵盖对徐甜甜建筑师的红糖工坊、石仓博物馆等“针灸式建筑”系列作品的研究并探讨,更有机会与嘉宾徐甜甜建筑师进行深层次对话。


具体行程及报名方式请戳下图:


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