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坐落在这么一个历史著名的枢纽地段,从90年代拿地盖楼到现在已20多年——北京城的玉桃园。
▲ 地址
▲ 1997年的培训中心
它位于西直门商圈,如今宅子均价12万/平。这地界是元大都龙脉水路交通的咽喉,也是明清时是京城内城九门之一。玉泉山的水是从这里送进皇宫的,旁边的火车站是詹天佑设计的,如今开车上西直门立交代表卓越的驾车技术。
▲ 西直门
原计划在2020年的普通装修,因为疫情突然爆发变得不普通。根据教委的要求,我们面对长达9个月的“不开学“状态,不得不重新思考职业教育的未来场景,不断调整装修方案,以改造实现疫情常态化的教学空间。
▲ 二层原始平面布局
学校二层原始格局都是小隔间办公室,只有一个大教室可以上课,比例窄长、新风和采光不足,上课感受欠佳。
疫情到来之前学校为了满足多多开班、同时开班、大量招生的要求,设计了三间大教室,支持我们大量的面授教学。刚想加上小书店和教师休息室,再把方案调一调,结果新冠就来了。
▲ 三间教室平面布局
疫情之后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什么时候开学?能否聚集面授?安全距离怎么排?线上教学怎么搞?以后教学怎么组织?考培系统怎么搭建?原本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课题,上半年成了每所学校的燃眉之急。
于是我们决定颠覆传统集中面授听PPT的常规活动,设想提供一种真实场景的教学基地。用于教授建筑行业相关的材料、工法、技术等实景实操。教室则压缩为满足直播功能的30人规模,兼做智慧教室样板间。
▲ 疫情之前的常规班
样板间模式的教学平面,包含了医疗、酒店、教育、住宅、卫浴、公寓、养老、办公,八个主题的设计模块。在民用建筑领域实景教学,传授从建造技术、设计原理、管理运营、专业工艺、设备材料、室内精装等各方面的课程。
▲ 样板间模式的教学平面
然而我们在7月8月的线上直播授课中发现,全国的学员对理论部分的线上教学反馈很好,希望线下组织的实操实训部分进工厂、下工地、踩楼盘、扫商业、入园区,真实场景沉浸体验,而不是在“类展厅”空间观摩某项技术。重新思考疫情常态化,职业教育面临的真实需求和场地支持,我们又一次梳理功能从头再来。
▲ 直播授课场景和反馈
▲ 教学功能需求结构图
培训中心打造的是一个混合型学习工场:
▲ 混合教学工场平面
现场教学满足70人面授,配有导播台可以同步直播在线听课,座位灵活排布,根据疫情不同阶段控制现场人数和安全间距;
▲ 培训教室
▲ 面授直播模式
大师工作坊注重动手实操,满足25人左右分组操作和小组PK,配备材料台。配合学术沙龙和产品推介会,场地可灵活调整举办小型沙龙展览,兼顾茶歇和冷餐;
▲ 场地自由的工作坊
▲ 小组研究和交流模式
录播设有独立的隔音录播室,定期定量进行线上课程录制,确保隔音和布景效果;
计算机软件教学满足12人上机操作,高低桌组合方便师生交流,必要时兼做临时工位。
▲ 计算机操作开放教学区
寸土寸金的地界,只把线下可产生最大价值的活动保留并提供场地,日常教学与各省协商定点定时线上开课,支持多地多科目开班。
疫情防控常态化,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机制都因此发生了改变。互联网教学平台在这一年分批上线经受考验,多地散发的病例,让我们在国内开班招生经历了反反复复的取消、改期和应急防控,因国外疫情取消游学参访计划。
▲ 场地改造施工中
从观望、思考、改变,到重塑教学空间,2020年因疫情改变未来,坐标西直门,自带流量,于斯为盛,敬请期待!
未完待续…
▲ 龚坚《全球教育空间设计者大会》演讲
图文 | 据龚坚《全球教育空间设计者大会》演讲内容整理
特别感谢 | 魏曦 张明浩 刘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