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 GREEN
2021年5月25日,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绿色建筑设计论坛与学术展示周”开幕,发布重要科技成果——《绿色建筑设计导则》。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专业人士在现场参会,万余名业内外人士通过视频观看了直播。
▲会议现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一级巡视员倪江波,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二级巡视员王小龙,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孙英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建筑学会秘书长李存东,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咸大庆,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党委副书记吕书正,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樊金龙,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董事会秘书赵旭等出席了开幕式。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刘志鸿主持会议。多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和设计院、建筑学院院长等专家出席会议。
▲与会领导(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时代要求。作为新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将有力构建人与经济、自然、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新格局。绿色建筑倡导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作为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践行者、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引领者,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将以《绿色建筑设计导则》为指导,持续践行绿色建筑“五化”理念,积极推动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的落地实施,全面践行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带动勘察设计行业的绿色转型,推动形成建筑师主导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模式。目前,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已启动编制《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中长期战略、行动目标、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GREEN
延伸阅读
● 本土化:生态环境融入与本土设计
本土设计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包括气候、环境、资源等因素,创造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美好环境;二是建筑设计文化的概念,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是宝贵的城市财富,是城市的“灵魂”,本土设计应扎根于当地生生不息的文化之中,从中汲取营养,继承历史文脉并创造新的文化;三是建筑设计空间的概念,本土设计要创作出符合当地地域性特色的建筑,让城市重新找回自身的特点,让人们重新找到认同感。
● 人性化:绿色行为方式与人性使用
倡导绿色健康的行为模式与空间使用方式,强化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法则,从人的使用、路径、景观、视野、交往空间、风光生热的感官舒适度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比对,通过形象的实时模拟与生态环境相配合,以数据化的形式反映人在空间中的真实感受。
● 低碳化:绿色低碳循环与全生命期
低碳化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发展形态。应用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化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 长寿化:建造方式革新与长寿利用
长寿化提倡灵活可变和装配化的建造模式,通过建筑长寿化节约资源能源,降低环境负荷。减少建筑的频繁建造、拆除,延长资源的利用时间,可有效减少资源需求总量,降低环境影响。同时对既有建筑通过微介入做到更有效的利用。
● 智慧化:智慧体系搭建与科技应用
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作为绿色全周期的有力支撑,建立基于BIM的建筑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平台,提高建筑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使用者对便利性的需求,为提升居住生活品质提供支撑。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设科技集团总建筑师崔愷率领编制团队对《导则》进行了解读和工程实践分析,并与崔彤大师、冯正功大师、桂学文大师等15位来自全国各大设计院的专家就《导则》展开沙龙研讨,共同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沙龙研讨
▲现场观众
学术周活动还结合绿色建筑专题,集中展示了一批绿色建筑工程实践案例。
▲主题展览(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5月26—28日
《绿色建筑设计导则》
公开课与培训宣贯将在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创新科研示范中心多功能厅举办
连续3天进行直播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链接
通过直播间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