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解决农民急难愁盼问题
教务部 2021-09-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目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主要集中在农村,农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最为突出。“急难愁盼”问题,是农民心头的“大石头”、生产生活的“拦路虎”,只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才能得到解决。
农民的“急”主要体现为“生活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道路建设、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垃圾收集处理、改厕、路灯亮化、电网改造、乡村文化等仍然是农民生活中的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扩大基础设施的实施规模,给予农民扎扎实实的实惠,把农民的“生活急”问题放在农民看得见、摸的着的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为农强农为核心,充分尊重农民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性,不抛弃农业、远离农民,不走偏路子,不能千村一面,而是保留乡村独有的特色,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根本,抓紧抓实抓好农村环境建设,在促进乡村文明的基础上,打好“组合拳”,加大乡村人文环境建设,因地制宜地培育乡土文化,让乡村振兴既有“灵魂”又有“气质”,切实提高农民生活品质,逐步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彻底治好乡村发展中的“乡村病”。
农民的“难”主要体现为“看病难”,农民健康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在农村尤其是偏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农民“小病拖、大病扛”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农村医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医疗设施及其设备落后、药品管理薄弱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快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避免农民因病贫困与因病返贫。要构建出完善的免疫屏障,将疫情防控放于首位,针对重点人群、重大疾病,坚持预防与干预“两手抓”,要坚持推进重大慢性病机会性筛查干预管理工作,做到“双管齐下”,推动慢性病防治由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要着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加快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力度,在推进县级医院提质升级的同时,加快乡镇卫生院与村庄卫生室的建设,建立健全“县医院是龙头、乡镇卫生院是枢纽、村庄卫生室是网底”的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加大“赤脚医生”模式的推广,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最真实的医疗服务,杜绝“枢纽不灵、网底不牢”现象的发生。要扎实做好“小病没负担、大病有兜底”,加大新农合的报销比例,让农民不必因费用过高而错过治疗、放弃治疗。
农民的“愁”主要体现为“养老愁”,农民养老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诸多青年人选择在城市发展,养儿防老已无法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集中体现在金钱的不足与精神的空虚上。要逐步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手中有存款,养老不恐慌”。要完善农民养老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与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政府要勇于啃好农民养老这块“大骨头”、“硬骨头”,提高农民基础养老金的标准,逐步实现农民退休制度,将农民养老放在政府的“保护伞”之下,并学习借鉴西方养老的可行之处,实现由“代际养老”的一元模式向“老老养老”与“志愿养老”的多元模式转变,推动养老模式向个性化与特色化方向发展。要加快健全县乡村相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村级幸福院、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探索出农民养老模式的“多面体”,让农民可以真正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居”。
农民的“盼”主要体现为“公平盼”,城乡一体化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城乡二元结构下户籍壁垒、资源分配制度再次加剧了农民的“生活急”、“看病难”与“养老愁”。实现城乡资源配置均等化,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资金投入、要素配置、公共服务以及干部配置等方面加大倾斜力度,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在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作为一项长期支持的方针,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形成城乡互动、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化模式,解决好“剪刀差”的问题,根除久治不愈的痛感地带,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的成果。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支持力度,形成“三农”持续向前发展的合力,让农民可以真正盼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解决农民急难愁盼问题,农民是“阅卷人”,应多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既要立足眼前、解决农民“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农民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建设行动,始终坚持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不减弱、推进“三农”发展不松劲,在认识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势头,让“三农”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标志、美丽中国的底色,奋力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作者:韩园园、孔德永(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