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激活城市低效空间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7个案例就采用了7种策略!
教务部 2021-09-23
随着城市和科技的发展,许多具有人气或者商业的功能空间,被人们所喜爱。但也有部分土地,因无法满足当下的功能需求,面临着被废弃。当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灰色空间自身的场所价值和美学价值逐渐显现,经过合适的改造与设计,可以创造出符合城市发展需要的公共空间。


1. 洛杉矶高架公园


项目基地本是高架铁路下的一片空地,建筑师通过设计,将其改造为一个城市的公共花园。在基地上方,火车像移动的冰川一样呼啸而过,在人眼中定格出迷人的光影效果,支撑着火车轨道的强有力的混凝土柱则优雅地融入了地面环境中。


▲ 高架公园

在改造前,铁轨的两侧被规划为了购物中心,将为这片原本荒废的城市道路注入活力,将其变成一条繁华的零售走廊。然而除去这个商业中心,周围缺乏可供居民、游客停留、活动的公共空间。


以此为前提,设计在高架铁轨之下打造出一个简单的公共花园,通过高低不同的植物来限定空间,从而营造出一系列与众不同的环境氛围,从而,既定的体验被自我探索所取代,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双脚和五感深入感受这个公园。


2. 克罗地亚"Level Up"公共平台


该项目旨在为位于里耶卡Delta区运河边上的一栋废弃建筑修建一个新的平台,使其成为供当地居民集会和活动的城市场所,为这座城市带来改变。


▲ “Level Up”公共平台装置


这座平台被建造在名为Export Drvo的50年代工业建筑的外部,从街道层开始,以不同的层级向上延伸,最终到达屋顶上的露台。每个层级均构成了一种私密而又互联的空间,能够使一小群人聚集在一起,同时为正在经历文化再生的Export Drvo大楼赋予一个公共性的立面。


屋顶上高架的平台为小型聚会创造了空间,同时形成一处观景平台,从这里可以眺望远处的城市风景。这场文化再生以适应性再利用的方式回应了里耶卡对于工业遗产的忽视。作为曾经繁荣的港口和工业核心区,这座城市如今充满了废弃的工业建筑,而这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潜力。



3. 成都玉成街更新改造


本项目基地“玉成街”位于太古里东南侧,在改造前,玉成街与太古里之间由一段围墙隔开。多年以来,围墙一边是城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另一边则是老旧的居住小区和零散的底层铺面,更新是为了唤醒空间的活力

▲ 锦江区玉成街改造


更新根据城市建筑肌理、道路格局,以街区入口、太古里人行通道对应部位等为空间节点,景观的设计摒弃绿化和铺装为主的环境设计方式,设计小桌小凳一类可被使用和参与的道具场景,在各节点附近布置如DJ台、快闪店、鲜花店等情景业态,局部放大的空间得以借景借势,融入到长街之中。


为解决街面空荡乏味,设计采用直径为15厘米的钢管进行环境设计。律动的管体构成了玉成街的入口门廊、景观墙面、临时座位。管体上部预留埋件悬挂灯具,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需要,悬挂不同的饰物或装置。此外,玉成街上30多个新老店家自发的创造力,将成为玉成街不断更新、持续活力的根本。


4. 深圳东角头地铁站公园


项目场地原为一片地铁口的简单绿地及垃圾堆放场,交通不畅、界面脏乱、环境拥挤、配套不足、人群复杂。针对场地难题,设计以渔村文化为出发点,将东角头公园打造成一个承载美好记忆的场,为街区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提供一个可以方便使用的公共场所

▲ 东角头地铁站公园


追溯“渔村”的设计理念,设计在地铁路口交通的一侧,致敬了古老的村头——一方场坝,一棵大树。纷繁复杂的城市化进程中,人来人往的新老社区之间,林荫下人们可以在这里闲聊享受,城市空间里冷漠的关系渐渐变得缓和


东角头公园为生活在周边拥挤环境中的老旧社区居民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创造了一个工作生活两点一线外富含意义的第三空间。这里,不再有人情疏离的冷漠城市,每一个来到这个社区的成员,都能充分感受到属于这片街区的认同感与温情,也为社区公园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积极影响。


5. 深圳种植平台和体验馆


该项目旨在通过绿色人文空间的重塑,为园区工作的人、周边的居民、学校里老师学生、以及种植爱好者提供一个有活力的公共活动交流的场所。同时,通过组织各类体验式活动,沙井传统的种植文化以新的方式传承下去并成为社区营造的媒介

▲ 种植平台和体验馆

在原有的园区整体布局中,内庭院的西侧是一个室外停车场。为了改善庭院的空间效果和保留停车功能的需求,停车场的上方增添了景观大平台。通过台阶的设置,大平台成为内庭院空间的延续,从而形成不同标高的公共空间体系,而台阶也成为内庭院举办户外活动时的观众座椅。


平台上布满了错落有致的混凝土种植槽,不同喜好的人栽种不一样的农作物和灌木花草,形成有趣生动的景观。平台上的大洞口为下面的停车场提供良好的采光,而洞口中间的香樟大树也为停车空间提供绿意。


6. 上海水舍微更新


水舍位于上海南外滩老码头新规划区内,改造保留了原有的混凝土肌理,增加了耐候钢结构,使用特色表皮材料,与黄浦江的船舶形成工业空间的连结,是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一个回忆

▲ 上海水舍微更新


微改造位于建筑的端头,随着人流导向自然而然形成流动的轴线,将工业场地氛围“流动”过渡到公共开放的场地氛围中。所以与原建筑相接的立面,形成封闭底层,延续封闭感,但同时微改造的高度远低于建筑高度,封闭感也在持续减弱,人群和状态继续“流动”


在面向城市公园开放的场地中,增加文旅展示窗,立面嵌入一体化的现代造型雨棚、灯光及休憩座椅,强化流动后的开放互动性,从而建立一种新的观景方式。建筑中的小公共空间与场地中大公共绿地空间对接,将曾经被同化的图像转变为沉浸式体之中。


7. 法国Henri Dunant广场


该项目与街区主要的商业区相邻,旨在将Henri Dunant建设成为一片人行区域,使其能够通过Cours des Dames街区,更好地与城市中心产生连接

▲ Henri Dunant广场


设计对场地进行了一次彻底翻新。葱郁的植物为区域提供了一片清凉的绿岛,帮助缓解夏日的高温。项目重新将不同区域和设施的人行流线连接在一起,丰富了广场的功能。游乐场成为了一个见面场所,人们不仅可以在这里玩耍,也可以慢慢消磨电影开场前的等待时间。


设计尽可能地重复利用了项目中原有的材料。过去的停车场由花岗岩划出边界。新的设计将这些花岗岩清除,然后重新运用在了新的停车场中。一些结构中的碎石被剥离、保存,并且再次使用在了场地中,地面也是通过上述步骤回收再利用而成,减短后的路线也帮助优化了当地的生态系统。


城市是有机的生命体,空间形态将随着其使用方式的改变而变化需要激活城市的低效空间,创造新的使用价值。对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而言,不断更新空间是城市演化的关键,而每一种策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需要以全面、整体的眼光,将策略综合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更好的实现空间改造,帮助城市更新。

来源:Roca Gallery乐家艺术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