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城市更新要善用“绣花”工夫
教务部 2021-10-0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8月31日发布的《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中,释放了防止大拆大建、坚持“留改拆”并举的政策信号。


显然,这份纲领性文件为防范在城市更新中出现过度房地产化的倾向,及时敲响了警钟;通过树立详细的规则边界,统一城市更新业务规范,为各地城市更新的推进、蓝绿灰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以及绿色建材的推广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决策部署,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的重大工程项目。毋庸置疑,经济在积极发展,社会在稳步前行,城市势必需要更新迭代升级。但显然,基于“在短时间内作出大改变”的急切心态,诸如大拆大改、“大刀阔斧”举动,在城市更新浪潮中还是占据了相当比例。过度房地产化的开发建设方式、大拆大建、急功近利的倾向,并不罕见;随意拆除老建筑、搬迁居民、砍伐老树的行为,常有发生;变相抬高房价,增加生活成本,大量建筑垃圾堆存,以及新的城市问题也在同步生成。


无论是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还是未来城市记忆的需要,城市更新都不应该是一个可随意“刀斧”的地方。每一座城市,无论年代长与短、区域偏与重、经济强与弱,都蕴含着属于自己的文明传承和文化底色,是无数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留存与美好期许。可一旦被粗暴的“刀斧”相向和只求政绩的数字相迫时,它又能留下多少原本的韵味,又将失去多少原本应妥善留存的建筑印记?未来某时,“长痛不如短痛”的拆改豪言,或将成为难以弥补的遗憾。


正因如此,此次防止大拆大建问题《通知》的出台显得弥足珍贵,又恰逢其时。它给城市更新中的“急行军”起到了当头棒喝的作用,以及亟需调整下一步进程的警示。坚持划定底线,防止城市更新变形走样;坚持应留尽留,全力保留城市记忆;坚持量力而行,稳妥推进改造提升,是此次《通知》明确的城市更新中必须遵守的三大准则。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绣花针”式的更新功夫被提上重要位置。城市更新提倡修补、织补式更新,严控建筑高度,鼓励采用当地建筑材料和形式,最大限度保留老城区具有特色的格局和“基因”。


简而言之,该留的必须都留,还得留好!


在城市更新实践中,可喜的是,大拆大建并不是绝对主流,不少城市利用“绣花”功夫对老旧街区、厂区等进行修补式更新,收获了良好成效。例如,前不久《中国建材报》报道的北京崇雍大街,通过创新改造及老旧建材的助力后,既保持了“修旧如旧”,又做到了“老而不旧”;北京首钢园的炼铁原料区,经改造后成为北京冬奥组委驻地,工业风貌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重庆的山城巷,20位设计师、山城品牌匠人共同参与景观和空间改造,让百年老巷成为网红打卡地;河北秦皇岛的阿那亚,通过建筑师们天马行空的艺术表达,从烂尾楼摇身一变成为世外桃源般的艺术地标。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都充分说明:精细化的有机更新和微改造,才能真正有助于处理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让城市的未来少留或不留遗憾。


未雨绸缪、防微杜渐。在这个不宜“大刀阔斧”的城市更新进程中,每座城市都应该把心态放舒缓,做好实操预判,做好充足功课,拿出像此次《通知》中相对应的严谨规范,打造出更多特有的城市内涵,让城市更新焕发更多新生机。


来源:中国建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