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李向民:为城市更新持续贡献科技力量
教务部 2021-11-23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上海建科集团已经从事城市更新领域的科技研发与工程实践三十余年,在建筑材料、结构安全、低碳节能、交通市政、生态环境等专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成果,可提供城市更新检测评估、设计施工与运营维护一体化的专业系统解决方案。近日,记者有幸采访了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向民,围绕城市更新最新政策、该集团在城市更新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基础设施的智慧化运营、绿色更新技术标准等话题展开深度解读。

上海建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向民



问:今年从住建部到上海市,在城市更新方面发布多项政策,与以往相比,最新政策有哪些变化?

李向民:今年关于城市更新的政策出台比较密集。3月5日,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8月31日,住建部发布《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要求积极稳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转变城乡建设发展方式,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

全国范围内,上海的城市更新尤为突出。《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明确,到2035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按照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负增长要求,锁定建设用地总量。这就意味着上海率先进入存量优化时代。另外,上海的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与深圳的城市更新有一定区别。

《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已于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与2015年发布的《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相比,该《条例》更加强调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引入绿色、低碳、数字化等理念,同时明确公私合作的更新模式,由政府推动、市场进行运作,促进城市更新片区推进;明确了政府各部门具体的职责分工,同时设立了城市更新中心和专家委员会,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建立统一城市更新信息系统。同时,建立了城市更新指引——更新行动计划——更新实施方案的三层更新体系;从上海市政府编写更新指引,到区政府编写行动计划,再到实施主体编写更新实施方案,层层递进。在城市更新方式方面,明确分为更新区域内更新活动和零星更新项目;建立统筹主体机制及遴选机制,明确由更新统筹主体负责推动达成区域更新意愿、整合市场资源、编制区域更新方案,统筹、推进更新项目实施,对统筹主体充分赋权赋能。并进一步明确了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建筑、海绵城市、地上地下空间、数字化转型、微更新等具体要求,提出了质量安全要求和风貌协调要求。

另外,该《条例》也提出要设置多样化的保障政策,包括金融、标准、规划、审批等一系列的优化措施,解决城市更新重点难点问题。建立全面监管体系,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明确政府、审计、社会、人大的具体监督责任。特别将浦东作为先锋试点,探索创新城市更新机制、模式,并在未来将其应用到整个上海市。



  问:上海建科集团在城市更新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李向民:上海建科集团在城市更新领域的研究工作已有三十年之久。从老一代专家在专项技术方面的研究,如既有建筑安全鉴定评估与加固改造,到建筑功能性改造、建筑节能改造以及环境改善的相关工作,我们的研究工作不断充实、发展。

大致工作可分为两条主线。

首先在技术研究层面,上海建科集团承担国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委、建委的大量城市更新课题研究工作。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国家重点支撑计划和“十三五”期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建科集团参与了全部七个城市更新领域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在“十二五”期间牵头“典型气候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课题,在“十三五”期间牵头 “既有居住建筑综合防灾改造与寿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课题。

上海建科集团基于城市更新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上海建科集团为主或参与完成的多项城市更新工程也获得了各类殊荣,包括上海市建设工程“白玉兰”奖、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评定金奖、美国LEED认证、我国绿色建筑认证等。

由上海建科集团主编,联合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华建集团、上海建工集团等知名单位合作编制的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标准》于今年4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可以有效指导城市更新方面的具体工作。

第二个层面是开展社会咨询服务。通过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房屋质量检测站、上海建科工程改造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建科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这些主体,我们为社会提供既有建筑安全性检测、抗震鉴定、建筑加固改造、绿色改造、节能改造等咨询服务工作,还有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专项工作、老旧房子隐患排查,以及一些专项设计、加固改造设计、综合设计等工作。



问:“十四五”期间,上海建科集团在城市更新方面有哪些计划?

李向民:从组织架构上,上海建科集团已于近期成立了“城市更新与工程设计研究所”,围绕既有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性能维护与改造更新技术,在原有的研发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全面提升。我们还成立了“城市更新与既有建筑可持续改造利用专家工作室”,专家工作室现在由我领衔负责,并集中了一批各专业的青年技术骨干,投入到城市更新的研发和实践中来。

从领域方面看,我们将城市更新的触角从既有建筑物向基础设施领域不断拓展。因为城市更新并不局限于建筑本身、建筑小环境,它还有周边包括基础设施、河道、道路情况,这些都很重要。我们目前正在做城市道路使用现状的可视化工作平台,可对地面、地下设施连同建筑物一起做可视化的表达、评估、鉴定。

我们还在尝试新的突破。原来关注城市更新的技术层面或者物质层面,但城市更新活动很大方面会涉及经济、社会、产业活动等。城市更新是不是可以保证产业活动繁荣,是不是可以使人的心理得到活力提升,有没有带动经济发展等,我们要把这些方面的研究与原来的技术研究相结合。

在数字化方面,上海建科集团目前已成立“智慧城市与数字技术研究所”,下一步将在此基础上发展成立“建筑数字化技术研究院”,以此提升上海建科集团各个主要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升级。


 问:《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明确了在城市更新中,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智慧化运营和管理,现在上海建科集团在一些案例中已经运用了数字化手段,未来在这方面还有哪些提升?

李向民:上海建科集团在市政基础设施及建筑结构的智慧化运营和管理方面,已经运用了较多的数字化手段,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在历史建筑及文物建筑的保护更新中,我们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手持激光/结构光扫描技术、全景技术、BIM技术等,实现对建筑精细化测绘、数字建档和实景虚拟展示;同时构建了基于物联网和BIM平台的健康监测系统。服务的项目有上海宋庆龄故居、上海音乐厅、老市府大楼、张园、豫园、四行仓库、圣三一教堂等百余处优秀历史建筑。最近,我们在河北保定做了全市历史建筑的数字化测绘与建档工作。保定是历史名城,辖区内有许多历史建筑,由于原来的保护基础工作很薄弱,只列了建筑名录,并没有对老建筑状况做全面勘察。现在我们运用数字化手段,为保定市的历史建筑群搭建了区域化的信息管理平台,这方面工作在向住建部汇报时得到了专家好评。

我们还围绕城市建设与运行中的数字技术顶层架构和共性技术开展研发和技术服务。深入研究产业园区及智慧楼宇的运营管控需求,以提升运营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创造多样化和高效率的运营环境为目标,深度运用BIM、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漕河泾、上实发展等产业园区及楼宇搭建了智慧运营管理平台。

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我们以创新“数字技术+智造设备”,为桥隧、轨交、道路等基础设施提供从建设质量到运维安全的精细化科技服务,为韧性城市的安全运维提供技术保障。打造了“上海建科数字化监测云平台”等模块化服务中台,研发了高精度动挠度感知预警系统,为基础设施数字化存档、运维安全高效精准连续评定等提供解决方案。

未来,上海建科集团会通过数字赋能,发挥“专业”与“智慧”双向驱动,聚焦智慧城市、智慧建设、智慧运维、智慧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强传统业务数字化升级,巩固竞争优势;培育数字服务新产业,聚焦城市建设、管理和运行领域,挖掘数据价值,夯实共性数字化平台建设基础,打造数字服务产品,全面支撑并务实推进支柱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助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问:《既有建筑改造绿色技术标准》在未来的城市更新中将发挥什么作用?

李向民:上海的《既有建筑改造绿色技术标准》走在全国前列。这一标准面向上海量大面广的既有建筑,针对改造与更新技术需求,探究了适宜的技术路线。同时,该标准考虑了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和环境宜居等绿色性能目标,立足上海地方特色,体现夏热冬冷地区的绿色改造专项技术,考虑了既有建筑改造中地下空间利用、加装电梯、适老化无障碍设施、安防智能化等关键要素,还与相关的绿色改造评价标准相衔接,与已有的一些节能改造类专项标准互为补充。

在《既有建筑改造绿色技术标准》里,我们把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合理地划分为前期评估与策划、改造设计、施工及竣工验收、运营维护四个阶段。四个阶段要全方位贯彻绿色改造的工作思路。

首先,对于建筑而言,要充分挖掘原建筑特征本底的改造意愿,还有改造主体的想法。

第二,标准要充分反映上海超大城市的特点。比如,上海是老龄化十分严重的城市,城市更新要有针对性的适老化改造;上海处于夏热冬冷地区,改造就要考虑遮阳问题;还有城市密集区的噪音问题,管线、水质条件,都与居民健康密切相关;还要体现新能源利用等。

第三,分类。通常老房子改造会遇到抗震、消防方面的挑战。新建建筑抗震设计的标准每十年都有一次全面提升,许多更新项目应该采用什么标准,这是很具挑战的问题。如果不管什么情况都是一个标准,项目是很难做下去的。由此,我们对项目进行科学分类,分为局部改造、整体改造等情况,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技术要求。这既能够推动更新改造落地,同时又保证项目的安全、高质量水平。

我发现,有些项目上正在参考这个标准,上海建科集团已经在不同场合做过汇报交流,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项标准。

未来,上海建科集团将进一步促进既有建筑安全评估、改造提升与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等服务的大力融合,加强数字化服务应用场景和产品研究,为上海城市更新持续贡献科技力量。



问:城市更新的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扩展,在这一领域,可能会遭遇更多未知的情况,应该如何应对?

李向民:城市更新情况比较复杂,要求多样化,基础条件有很大的差异性。加上有些政策的局限性、项目不确定性、现场施工条件限制,使得城市更新项目有别于新建建筑项目。在这方面,我们原来的学科分类比较清晰,现在比较倾向交叉学科组合解决问题,过程中还要不断深入探讨。我认为,城市更新对于学科交叉、还有专家、技术团队的综合能力、各方面协同的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人才储备。现在上海市里已经成立城市更新中心以及城市更新专家委员会。

城市更新项目,通常是政府主导、公众参与,落地时市场主体却是最主要的,对主体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城市更新的主体是比较关键的。主体要动员和发挥各方的力量,知道各方力量在哪儿,有意识地进行有效组织。


文章来源:建筑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