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既有居住建筑室内改造,装配式装修技术如何应用?
教务部 2022-02-10


当前,在新建建筑不断增加的同时存量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既有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成为我国建筑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在老旧建筑改造反映出的各种不同程度问题中,以建筑使用功能不能满足人与社会发展的需求问题为主,因此在既有建筑改造中,如何更合理地利用现状条件适配需求提升成为新的研究课题。随着我国建筑产业化进程推进,建筑建造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既有建筑改造提供创新解决思路,特别是将装配式技术、干法施工技术、集成化设计技术等应用于空间内部装修改造,从而有效解决建筑结构耐久性、设备设施人性化施工及装修作业中环境污染等问题。通过实践项目探讨如何将装配式建筑技术采用因项目而宜的方式,在有原则、有筛选、有保障的前提下完善既有建筑改造技术体系,并开展装配式装修技术应用示范,以解决既有建筑室内空间改造技术的应用难点。




 01 既有居住建筑现状调研


1)  居住建筑存量数据背景调查


从1978年至2017年底我国城镇住宅存量从不到14亿 迅速增至267亿,根据全国城镇家庭住房套均建筑面积89 计算可知,截至2017年末我国城镇存量住宅套数约为3亿套,以2.6%的翻新需求比例计算,全年城镇需改造的存量房套数约780万套。我国第一批商品房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按照住房翻新周期10~20年计算,目前大量老旧房屋已达到“换装”年限,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旧房翻新装修需求。


2) 既有居住建筑存在的问题

  • 功能不完善、分区划分不合理  
  • 设计不满足现状需求,人性化设计缺失
  • 结构老化 

  • 管线设备老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由于住房定位、社会经济、建造技术、国家政策等原因影响,既有居住建筑在功能使用、物理性能、居住环境、配套设施及质量退化等方面均存在一系列问题,竣工时间越早的建筑,房屋退化情况越严重,多数既有居住建筑已不能满足当下使用及居住需求。随着社会进步及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物质需求,更注重精神、心理需求,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需求迫切。




  02 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前提条件


1)  满足实际改造需求的预评估


需求预评估作为既有建筑改造的重要输入条件,其准确性和可行性将直接影响改造技术的策略方向,并决定改造是否满足既定目标、时效计划、周边环境、合理合规等客观条件,其主要包含主体定位和改造目的两部分。


  • 主体定位 


分析既有建筑使用性质,结合国家及所在地针对改造建筑类型的政策环境、市场整体情况、城市规划发展及建筑周边环境、配套等信息,明确既有建筑改造前后使用性质变化的可能性,确定既有建筑改造主体定位。


  • 改造目的

从改造建筑主体目标人群的改造目的出发,分析建筑内外环境现状条件及改造空间灵活性基础设施,调研需求人群生活特点及使用习惯,并收集关于年龄层次、家庭结构、职业特征、教育背景、生活方式、经济能力等基本信息,分析预判主体切实可行的改造需求,以及受客观因素影响无法达到改造的需求条件进行沟通并排除,确定可落地的需求清单,形成既有建筑改造任务书。


 2)  满足客观条件下的改造需求

满足既有居住建筑的建筑环境、结构及功能空间等改造需求是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重点,提出提升建筑环境、保障建筑结构安全性、优化室内功能空间的改造要点,明确既有建筑改造的前提条件。


  • 根据既有建筑室内外基础设施、相关配套、物理环境等影响既有建筑环境的现状要素进行分析与总结,寻求既有建筑现状环境不足,结合建筑评估提出对既有建筑环境的改造方案。

  • 既有建筑改造的首要条件是保证既有建筑的安全性,其中结构安全是保障建筑安全性的重中之重,评估现有结构体系老化及损坏程度,确定是否需要对结构进行加固或修整,结构损坏严重时需评估既有建筑改造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及改造施工对建筑结构的影响,采用对既有建筑结构影响小的改造方案,以保障既有建筑的安全性。
  • 建筑功能空间改造必须结合既有建筑实际情况及使用需求系统开展,随着时间推移与社会进步,人们对建筑功能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既有建筑功能空间改造须结合调研分析、需求评估等内容确定最终功能空间改造方案。


  03 既有居住建筑改造思路


1)   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原则

注重既有建筑功能空间改造 既有居住建筑功能空间改造是重要环节,这一环节须将落后且不符合使用需求的空间,结合既有建筑现状调查与使用人群需求转化为适宜当下使用需求的功能空间,由于改造后的新功能要求, 必须重新组合既有建筑功能空间,改变其尺度感,使功能满足需求。因此在对既有建筑改造过程中,需结合既有居住建筑评估结论、建筑使用性质、使用人群需求和任务书要求等方面因素综合衡量进行功能空间改造。


注重既有建筑改造的人性化设计 充分考虑使用人群的身体机能、特点并进行相应设计,包括针对老年人活动较频繁区域进行适老化设计,例如卫生间无障碍设计、消除地面高差设计和专属老人房设计等;针对有儿童家庭进行儿童娱乐空间或儿童房设计;针对青年家庭不同人员构成进行合理功能空间划分或独有空间设计等。以此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生活使用、生理及心理需求,形成适宜的尺度及科学合理的室内环境,注重既有建筑改造的人性化设计。


人性化设计之适老化改造



注重改造技术选用 我国建筑产业化进程极大地推进了室内空间建造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内装技术为既有建筑室内空间改造提供了不同于传统施工改造方式的解决方案,采用装配技术、干式施工工艺等装配式工艺,以及墙面、地面、顶面、厨卫等装配式内装产品,可有效解决建筑结构耐久性、设备设施人性化施工、装修作业中环境污染等问题,实现更环保、舒适和人性化的居住空间体验,同时可明显降低后期拆改运维难度。

注重生态化改造 既有居住建筑室内空间的生态化改造需综合考虑环境保护、改造经济性、健康及室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因素。通过利用装配式施工手法及室内家具部品的选用,用干法施工代替湿法施工,装配式施工技术代替胶粘粘合,以及一些绿色环保材料的选用,创造室内极少害气体及低噪声环境。


2)装配式装修技术基本特征


装配式装修是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为主要特征,实现工程品质和效率提升的新型装修模式,通过对建筑装修各阶段的技术集成及信息化管理,形成全流程服务平台,在平台支撑下完成装配式装修实施过程中的拆分、配置、加工、配送、安装、调试、验收的一种装修模式。装配式装修技术体系应具备以下特征。


  • 资源集约化 在既有建筑装配式装修改造中,通过整合装配式装修全产业链资源,运用集成设计,依靠信息数据有效传递和系统分解,从而实现高精度、高完成度的工业化部件部品生产,并通过对部件进行电子数据化识别,实现系统的配送、安装、调试、验收和后期维护。
  • 技术集成化 建筑、结构、机电、内装等专业同步设计,并与集成管线、内隔墙、挂墙、地面及吊顶系统进行单元模块化集成设计,运用BIM技术进行同步评审、碰撞检查、模拟安装,从尺寸、材质选择、集成部品布置等方面进行实况评审。
  • 生产工业化 根据标准化模数将改造部品、部件进行分割,在工厂内集成完整隔墙、吊顶、地面和集成橱柜等部品制造,并形成标准化部件,实现产品部件化、部件统一化、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化。


工业化生产(图片来源:铸居智能工厂)


  • 施工装配化 采用全流程化干法作业,结合标准化施工流程及模式,保证既有建筑改造后质量标准化、统一化。 
  • 服务持续化 通过信息集成,将后期运营维护接入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大数据平台,实现设计数据与部品加工中心、施工现场、后期物业管理数据的连通。改造完成后可快速响应使用人群反映的问题,并可根据使用人群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局部换装,菜单式选择装修部品。

3)装配式装修技术在施工改造中的优势

  • 改造周期

既有建筑改造设计完成后,预先处理既有建筑基层的同时可在工厂内同步生产部品部件,节约改造整体时间,现场采取装配化施工,效率高,周期短。

  • 材料应用

材料种类在施工前均已确定,部品部件均在工厂内加工完成,现场除部分构件、部品施工损耗外均无浪费,材料工期、数量、损耗等因素可控。

  • 节能环保

既有建筑装配式内装改造均可采用干法施工,建筑改造所有板材及部品均采用挂装安装,无胶粘,无有害气体产生,并可实现无损拆装,且内装部品、材料可回收利用率达80%以上。

  • 结构保护 

既有建筑改造采用管线分离技术,注重保护既有建筑原始结构,降低结构负荷。

  • 维护成本 

既有建筑改造所应用的部品及部件出厂后均拥有独立的标识编码,编码同时接入运营方数据平台,损坏及老化时只需提供部件或部品编码即可,局部换装,成本可控。既有建筑采用装配式装修改造的优势在于整合建筑装修改造所涉及的设计、技术、生产、施工、维护全产业链条,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在既有居住建筑改造中应用装配式装修改造技术体系,相较传统施工模式可缩短现场施工周期60%,施工人员费用降低40%,预计后期维修改造造价降低20%。



   04 既有居住建筑改造技术选用



通过对国家及地方性建筑产业现代化相关政策及发展纲要的解读,结合业主使用诉求及现状建筑勘察分析,运用装配式内装技术达到既有建筑改造功能化、技术化、人性化、生态化的设计原则对室内空间进行精细化设计。
 
根据既有建筑现状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思路,同时结合协同设计体系,提出构建以装配式内装技术及产品为核心技术的改造实施路径,采用装配式卫浴产品、装配式墙面饰面、地面架空系统和管线分离等装配式技术解决方案,形成一套切实解决既有建筑现状改造痛点的装配式内装技术体系。区别于传统施工改造模式,装配式内装施工改造技术及产品的运用可将顶层设计理念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强化既有建筑改造管理,为既有建筑改造提供更全面的系统化解决方案。


1)功能化改造


既有居住建筑改造以解决现状问题及使用需求为出发点,采用一体化设计技术,协调建筑、结构、给排水、供暖、通风、空调、燃气、电气、智能化、适老化和模数化等各专业要求,进行同步协同设计,同时统筹生产、安装和运维相关设计需求,建立二维、三维数据产品设计信息链,开展技术、部品、综合信息(数据)等的集成设计,完成综合设备管线、部品部件和建筑产品总成等设计,并关联生产、系统维护的运行,完成对既有居住建筑的功能化改造。


2)技术化改造


对于很多老旧既有建筑而言,结构体系已不满足当下建筑状态的荷载要求,减少对既有建筑结构体的破坏是既有建筑改造各环节的重中之重,运用装配式内装管线分离技术可很大程度减少对原建筑结构体的破坏,保证结构安全与稳定。
 
管线分离技术是管线与结构分离,包含消防、给排水、强弱电等管线(含桥架)敷设在地面架空层、吊顶内或墙面面层与原始结构面层之间,与结构分离,运用到既有建筑改造中可实现既不破坏结构钢筋保护层,保证结构安全稳定,又可避免施工单位漏埋电管而引起后开凿现象,从而减少结构预埋及开槽工作量,降低对结构体的破坏,同时给予现场走线及面层施工更大的灵活性,维修方便,更换成本低。




管线分离系统



3)人性化改造

既有居住建筑的人性化改造通过既有建筑改造评估,确定改造后建筑使用人群或目标人群的主要特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使用人群打造适宜的尺度及合理科学的室内环境,对人群需求进行预判及评估,采用装配式内装技术进行改造。厨房和卫生间作为家庭两大用水空间,是既有居住建筑改造的重点区域,将既有居住建筑的人性化设计结合装配式卫浴、集成厨房产品的应用,可在有效解决既有居住建筑两大用水空间改造难题的同时完成厨卫空间人性化改造。

  • 装配式卫生间产品的改造应用 既有居住建筑可采用装配式卫生间实施改造,采用片状拼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安装效率高,施工便捷。装配式卫生间使用高分子材料底盘及卫生间墙板,底盘与墙板均可根据项目现场尺寸拆分为不同标准模数的组件,通过组件连接可实现不同模数的卫生间设计,同时卫生间面层材质可根据使用需求采用菜单式选择,可适应多种不同类型的既有建筑卫生间改造。在无障碍卫生间产品中可在墙板内预埋受力构件,保障老年人使用安全。装配式卫生间系统的管线与结构分离,并使用易于更换及维修的专用连接件,品质高,维护便捷。



铸居装配式卫浴(图片项目:中筑卢沟桥装配式内装样板间项目)


  • 集成厨房产品的改造应用 既有居住建筑厨房空间改造采用集成厨房系统,集成厨房通过整合既有空间内的墙体结构形式、墙面装饰、预制设备管线、家具部品综合资源,实现在不破坏现状环境并保证设备管线完整性的同时,通过整合式墙面、地面、顶面装配式与橱柜部品施工工艺,利用灰色空间解决管线敷设与接口连接,有效规划组合使用流程的同时提升厨房空间利用率,并根据家具加工模数与建筑空间尺度结合,改善使用空间、收纳量,细分化归类。

4)生态化改造

既有居住建筑采用装配式墙面饰面、地面架空系统等装配式内装技术进行改造,现场采用干法施工,不采用水泥砂浆及胶粘等湿法作业手段,室内有害气体含量较低,根据以往装配式内装施工改造经验,现场施工完毕后,室内密闭12h测量室内甲醛含量为0.08mg/m3 (国标为0.10mg/m3 ),可实现现场施工完毕即可入住。

  • 装配式墙面技术

传统内装墙面改造施工易出现墙面工序多、面层易空鼓脱落、受当地天气影响产生质量隐患等问题,施工现场灰尘较多,水、电浪费严重。装配式墙面饰面通过独立研发的标准挂墙连接件,可将饰面板以固定模数在墙面上扣装或挂装,板接缝处由窄缝线条收口。装配式挂墙板系统可有效减少墙面现场作业量,避免使用如开槽、找平、面层处理及其他湿法作业的传统施工方式,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同时通过设计将分割缝作为工艺缝处理,可实现面层任意拆卸,可进行快速替换和维护。


装配式墙面饰面应用
(图片项目:泉州市人才公寓项目、中筑卢沟桥装配式内装样板间项目)


  • 装配式地面技术

既有建筑改造采用装配式干式工法地面技术,装配式干式工法地面系统由调平脚、龙骨、水泥板基层及地面装饰面层组成。整体地面可由调平脚找平,快速找平系统能简单快捷地安装在原土建地面上,提高施工改造速度的同时也可在对地面厚度产生最小影响的前提下完成集成干式地暖系统安装。装配式地面系统可实现全干法施工,无需进行重新找平和维护,避免现场湿作业产生的施工质量及污染等问题。


装配式地面技术应用
(图片项目:泉州市人才公寓项目)


5) 铸居装配式内装系统

目前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国内内装工业化技术相较于日本、荷兰等国家仍较落后。传统装修施工技术应用于既有建筑改造也面临多种弊病,内装工业化在绿色环保、建造成本、工艺品质、工序流程、防火安全、维护改造等方面较传统装修有不同程度的优势。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建筑工业化的发展,随着国家及地方政策的支持,现阶段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正处于关键时期的转折点,2018年,国住人居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和上海讯铸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研究中心核心技术能力为依托,联合开发“铸居装配式内装系统”。铸居装配式内装系统将项目设计与集成模块化建筑预制技术、装配式内装技术高效结合,从而在保证体系具有高度开放性和通用性的同时,形成高效率、高质量、低能耗、可持续的现代化内装解决方案。


铸居装配式内装系统拆解

铸居装配式内装系统样板展示



铸居装配式内装系统通过建筑业与制造业的创新性融合方式,将设计转换为产品,以产品工厂化制造为核心,提前将重要部件在工厂总装完成,采用标准化包装的形式转运至现场,再通过少量技术安装人员进行装配化作业,完成室内空间整体装修。在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的产业链中,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铸居装配式内装系统将技术研发转化为装配式卫生间产品、集成式厨房产品、快装墙面饰面系统产品、管线分离系统产品和装配式地面系统产品体系,并构成铸居装配式内装系统的核心体系。铸居装配式内装系统主要应用于存量建筑改造项目,且能够为不同类型项目的装配式内装提供解决方案,同时铸居装配式内装系统将发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核心优势,结合国家、地区产业化政策,推动建筑产业化结构调整升级,为传统建造向工业化制造转型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建筑产业化战略发展提供助力。




   05 结语



装配式内装技术将建筑业与制造业的创新性融合方式作为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通过集成设计与信息化技术,将设计数据信息传递为可生产加工的产品信息,再以优质的工业化制造进行生产加工,把传统装修现场的大量人员作业及粗放施工转型为工厂流水线一致性的部件总装,采用标准化的包装转运至现场再通过少量技术安装人员进行装配化作业,完成既有居住建筑室内空间的整体改造。
 
根据建筑空间的系统拆分原则,并依据装修建造各专业类别的构成,细分“隔墙系统、天棚系统、地坪系统、厨卫系统、部品系统、装饰材料、设备管线”七大部分,通过既有建筑不同的定位、功能、使用等需求选用符合既有建筑现状改造的技术体系。


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有利于改善居住条件,提高居民居住水平,实现住宅的全龄化需求,同时也符合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有效利用的要求,是当下国内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既有建筑改造中,传统装修方式在内装更新改造中工序复杂、周期长,主要依赖现场大量湿作业,不仅质量差、效率低、污染严重,还存在各种安全隐患。所以在住宅产业转型升级之际,须推动装配式内装改造技术的发展,提升居住环境品质。


参考文献:
[1] 田灵江.我国既有居住建筑改造现状与发展[J].住宅科技,2018,38(4):1-5.
[2] 曹振宇,韩梅,傅屹.既有建筑装配式工业化内装改造——以科逸首开寸草学知园养老项目卫浴空间改造为例[J].建设科技,2017(15):40-42.
[3] 周静敏,苗青,陈静雯.装配式内装工业化体系在既有住宅改造中的适用性研究[J].建筑技艺,2017(3):54-57. 
作者:彭典勇、贺祥宇(国住人居工程顾问有限公司),邹彦慧、张宇硕、李一山、张若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闫慧芳(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来源:国家住宅工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