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文从八个方面阐述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几乎同一时间,国家发改委发布《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重点内容之一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支持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农村改革试验区加快改革探索。
过去数十年,中国人口持续由乡村向城市迁移,统计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2%。近年则呈现乡村和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趋势,且可以断定,这一趋势在可预期的时间内将持续。因为这是经济发展规律所致,哪里有就业机会、哪里可能支撑生活,人口就会向哪里流动。
为何要实现乡村振兴?一方面是要让目前仍在乡村的人口能够分享到国家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也给被迫背井离乡的农村劳动人口多一个选择,如果能够在家乡就业、致富,被迫进城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同样地,如果愿意留在乡村的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多了,乡村振兴也就相对更容易实现。
中国乡村有着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的特征,想要在乡村内部实现振兴并非易事,更好的办法是与周边城市打通,尤其是融入县域经济,才是振兴之道。因为从空间地理上讲,县城与田野乡村紧密相连,如果县域经济能够带动农民就业,则可避免人口远距离迁徙,让农民在农忙时期兼顾农业生产,从而有效降低农地被弃耕和抛荒的可能性,提高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现状看,农民进城后,所在乡村的宅基地往往处于低利用率甚至是完全闲置状态,“空心村”现象也十分普遍,很多乡村平时只有老人和留守儿童,青壮年普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这一现象不仅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乡村社会安全隐患,隔代教育也导致了农村小孩成长问题。
如果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创造出充分的就业岗位,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就近工作,那么对于农村劳动力而言,县城工作既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享受城镇生活的便捷性与舒适感,也可以兼顾家庭责任,如赡养老人和教育子女。
因此,要把县域作为统筹农村商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支持改造提升县城商业设施,促进县乡村商业网络连锁化;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购物、娱乐、休闲等业态融合的商贸中心。未来,还应该强化县城与中心镇的增长极作用,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刺激农村消费市场和农产品的销售等。
此次发改委明确的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重点提到要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本意就是将城镇的资源与乡村打通,让乡村居民能够享受城镇的资源与服务,而这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实现乡村振兴还应该加快户籍、土地等制度改革,破除生产要素流动壁垒,促进其在城乡和区域间高效流动。也就是说,要让城里人到乡下更自由、更方便,提升城里人到乡村消费、投资的意愿。
换言之,要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是正道,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到乡村便于要素流动、资源打通,让乡村发展享受城市经济的红利。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