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复兴有我
以青春之名献礼建团百年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100年前,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壮丽的青春之歌,成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今天,青年们在天安门广场对党许下庄严承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让世界听见了中国青年的铿锵誓言。
中国建科成立70年来,一代代青年在党的领导下,敢为人先、锐意创新,他们以青春之名、担当之行,绘蓝图、推标准、传文化、强科研,展现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绽放着昂扬向上的青春风采,他们奋斗的身影出现在工程现场、边疆高原、扶贫一线、抗疫战场……
100年,新起点,风华正茂、风景正好。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中国建科青年用奋斗书写的青春故事,共同献礼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
雷远德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结构工程师
2019—2020年度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科创类)
他在建筑抗震领域是出了名的“较真”,为了保证建筑在地震风险下的安全性,他常常反复琢磨方案、“死抠”细节。他就是雷远德,来自中国建科所属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标准院)的结构工程师,长期从事建筑隔震技术研究。
立志防灾,隔震减震
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雷远德在芦山地震发生10天后赴震中地区参与学校建筑震害调查,在调查现场经历了多次余震,这让他深刻体会到工程抗震对人民生命和财产保护的重要性。在调查中,他发现了许多建筑在抗震设计、施工、管理上的细微疏漏,这会在地震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而隔震建筑在震后表现出了很好的抗震性能,不仅没有发生结构性破坏,还在震后第一时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较真”从这时候就开始了。
钻研技术细节,解决行业问题
就职于标准院后,雷远德潜心研究隔震技术在理论以及工程应用中的瓶颈问题,大胆创新、小心求证。为解决传统隔震支座在地震后可能出现变形过大、被破坏的问题,他开发了建筑用摩擦摆隔震支座,并对其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关键问题攻关,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为解决在大地震下可能出现的隔震支座拉坏、建筑倾覆的问题,他开发了受拉支座;针对现有隔震建筑地震作用与一般抗震建筑在计算方法上的差异,他对非比例阻尼系统的地震反应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为工程设计的可靠性及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要解决这些问题,他深知不仅需要经验积累和清晰的思路,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毅力和对技术的“较真”。他常常是白天进行工程设计,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甲方、生产厂家等进行沟通,夜深人静时开始做细节梳理、文献查阅、理论验证、研究规划,保证问题能够得到持续有效的解决,在团队沟通中,他最常说的就是“做工程研究首先需要说服的是自己”。
立足成果转化,推动技术进步
雷远德深知抗震技术应用是看不见直接效益的,再好的技术如果没有得到转化也只是纸上谈兵。为了让新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他对用户需求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摩擦摆隔震支座产品的成本管控环节,优化建筑方案和产品设计。至今,他的团队已累计完成逾100万平方米的建筑摩擦摆隔震支座的项目设计及产品应用,绝大多数为医院、学校等重要建筑,提高了建筑防震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爱岗敬业常学常新,乐于奉献共同成长
雷远德深知建筑防震减灾是功在当代、利在百年的民生大计,在开展各项科研活动的同时,他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与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建筑行业的本质是技术服务,他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真诚的态度帮助年轻员工快速融入集体,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加速团队技术力量成长,以“较真”的态度和技术提高团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目前,他所在的隔震技术团队服务项目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的地震高风险地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技术口碑。
初明阳
★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建筑工程设计院事业四部中级设计师
建筑工程院团支部书记
2019—2020年度中央企业优秀共青团员
早上5:40,在阵阵闹钟声中,他从床上“腾”地翻身坐起,捞起身边的手机,打开抢菜App,全神贯注、严阵以待,收件人却另有他人……
上午10:00,他正聚精会神地在电脑上绘制着图纸,忽然广播响起提醒大家及时进行抗原检测,他立刻赶去那些独居老人身边,指导他们检测……
下午15:00,顶着炎炎烈日,他化身为“团长”,对刚刚抵达的物资进行严格消杀,对照着名单,逐一将物资分发到每户门口,分发完成,衣服早已湿透……
凌晨2:00,顶着浓浓的睡意,他仍在电脑旁,手指上下纷飞,屏幕的表格中清晰地罗列着一户户居民急切需求的消毒水、蔬菜、肉类、药品……
这是自上海封控以来,他的普通一天。
他叫初明阳,是中国建科所属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师,也是当下上海无数抗疫青年中普通的一员,在平凡的事业中奉献自己的爱和力量。
楼上的李大爷,隔壁的张大妈……大家都说,“幸好有小初!有小初帮忙,你们在外地安心工作,家里的事情不用操心……”
4月起,上海宣布全域进入静态管理,普陀区长征镇的老人们就多了一个特殊“家人”——小初。封闭初期,上海的生活物资只能依靠手机APP线上抢购,同时每隔几天就要进行核酸检测,初明阳担心身边的独居老人们不会操作智能手机,导致无法及时购买到生活物资,并且子女不在身边,身体不好也没个照应,于是及时与各位老人建立联系,封控期间一直照应他们。封控中期,消毒药品与蔬菜是家中最缺少的物资,他开始组建便民团购群,于是拥有了另一个新身份——“团长”。初团长为大家统计、采购消毒水、蔬菜、肉类、药品等,帮助筹措生活物资,为邻里分忧解难,保证了基本物资需求,化解了焦虑的情绪。物资送达后,他独自一人完成消杀、分发,有效减少了人员的流动,降低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直到今天,初明阳仍在默默地做着这些事情,不计得失,不求回报,无怨无悔。
疫情无情人有情,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众志成城、患难与共,是最有效的防护,也是最有力的阻击。初明阳在疫情中的无私付出,守护了一方独居老人的平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央企青年迎难而上勇于担当的优良精神。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初明阳的故事只是千千万万人的一个缩影,而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人将力量汇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才能牢牢织起抗疫的防护网,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素材来源: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来源:中国建设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