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人才培训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业内新闻

城市更新的低碳实施策略:从“拆改留”到“留改拆”
教务部 2022-05-17

导读

3月27日,张弓副总规划师第十八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城乡能源系统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公开论坛上,作题为“从‘拆改留’到‘留改拆’——城市更新的低碳实施策略”的报告,从城市、片区、建筑三个层次和多维度的讨论了四步走的方法,同时举出具体的案例说明。



张  弓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正高级工程师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次将“城市更新”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的目标;同年,《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城市更新领域“杜绝大拆大建”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进一步发文指出城市更新要“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提升为主”“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等要求。从“拆改留”到“留改拆”这一战略性转变,不仅是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实现“双碳”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从“拆改留”到“留改拆”的转变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转变?一方面,“大拆大建”模式在能源消费端不可持续。根据《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2019年我国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在全国碳排放总量中占比高达28%,主要发生在建筑材料生产、运输和建筑垃圾运输、填埋和回收等环节。1953-2020年,我国累计约有126亿m2的建筑被拆除,其中,“十一五”期间拆除建筑约46亿m2,拆建比高达23%;以此推算,按照“十一五”的拆建模式,“十二五”期间每年约有超7亿m2建筑被过早拆除,产生碳排放2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2%。


另一方面,以“大拆大建”模式拉动建筑业作为我国经济支柱的模式亦不可持续。据统计,发达国家建筑业GDP占比一般小于6%,我国2014年建筑业GDP占比约7%,自2014年至2021年一直稳定在这一指标上下,已进入增长的平台期并呈下降趋势;长期来看,我国建筑业GDP占比下降符合发展规律。由此,面对我国巨大的既有建筑存量,决不能延续高投入、高消耗的“大拆大建”粗放发展模式,将能源浪费在低质量的一“拆”一“建”中。


“留改拆”的基础和内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建设有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速度逐步呈现高速发展特征。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近6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预计已超40m2。无论是从基本住房还是更广义的建筑来看,我国城市建设已解决了短缺问题,当下的重点在于提质。从既有建筑自身来看,大部分既有建筑具有可再利用的物理基础,区位、历史、文化等内在价值也使其值得再利用。以工业建筑、住宅建筑两个主要类型为例:2005年以前建成的工业建筑约30亿m2,以单层或多层为主,普遍具有结构坚固、空间开放性和可塑性强、区位和设施条件优越等特征,适于再利用;2000以前建成的住宅建筑约40亿m2,多为砖混、钢混结构,其结构体系和绝大多数建材都具备很好的再利用的潜力。由此,在“拆改留”难以为继的新时期,“留”字打头的“留改拆”城市更新模式成为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留改拆”,即尽可能多地保留建筑、构件和材料,开展适应性改造以提升建筑安全、节能、使用性能。尽可能减少拆除量,少而准地拆危、拆违,拆“建”留“材”,以减少建筑垃圾处理、新建材生产环节的碳排放,保护传承城市记忆与历史文化。


城市更新“留改拆”的低碳实施策略


“留改拆”模式的城市更新思路贯穿城市、片区、建筑三个层次。总体上遵循“调查评估-确定目标-分类施策-实施保障”的“四步走”策略。


城市层面的“四步走”策略,以济南城市更新项目为例进行介绍。首先,在市域范围内以用地为主、兼顾建筑,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评估,确定“1+4+N”的主要更新对象,即“1老”——历史文化遗产及各类保护区、风貌区,“4旧”——旧厂区、旧住区、旧村庄、旧市场,以及老旧商圈、院区等其他类型。仅“1+4”对象规模就占建成区面积的1/6,待更新建筑面积超4400万m2。面对如此大的总量和“双碳”目标,“大拆大建”的更新方式显然不可行。


为此,我们确定了包括格局优化、产业升级、保护传承、民生改善、绿色低碳在内的五大发展目标,并确定了可持续、空间改造与精细整治结合、多主体参与的系统、动态更新思路。在此基础上,对各类更新对象分类施策,明确保护改善、综合整治、拆除更新的实施策略。对各更新单元提出用地性质、规模、更新方式、拆建比、资金、时间等指标和计划,在规划、土地、资金、实施机制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做好技术、政策两大方面的实施保障。


片区层面的“四步走”策略,以保定古城保护更新项目为例进行介绍。在古城范围内,采取自研的“英招”调研软件,对用地和建筑的规模、权属、功能、效益、文化、安全、品质、区位等方面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产业与文化、民生与品质、环境与低碳三大目标。据此,确定不同用地的保护、修缮、整治、生态修复和极少量拆除更新的分类更新措施。在此基础上,根据更新潜力和适宜性评估,以DIBO(设计-投资-建造-运营)一体化的方法确定“针灸式”重点更新片区。最典型的是保定老城中央核心区,以提升资产价值而非增容为导向,以重点建筑的提升打通城市公共空间、实现城市更新,对既有大型商业建筑进行以留和改为主的物理改造、全面的功能置换,拆除重建量仅占总量的7%,相比“大拆大建”模式节约碳排放量约5000吨。同时,通过规划和建设管控对保护、保留和拆改进行引导,在实施模式、资金来源和运营方式等方面提供示范引领。


建筑层面的“四步走”包括:建筑及其结构、构件、材料的调查评估,建筑再利用功能的定位策划,保留修缮、改造整治、拆除新建的分类施策,工程技术协同及行政审批流程等实施保障。例如,景德镇彭家上弄酒店原为传统砖木结构建筑,通过80%以上的留、改及小部分的拆违、新建,将其改造更新为集文化展示、酒店、商业等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补足了老城的公共服务设施;景德镇陶瓷工业博物馆原为砖混结构厂房,在文化展示功能定位的导向下,对建筑进行必要的拆违和新建,对结构体系、外立面、室内外构筑物基本全部保留提升,仅再利用的旧砖就高达500吨;保定商城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本项目的更新方案除对违建及邻近文物的部分超高框架结构拟进行拆除外,整体以保留和立面整治为主,未来拟改造成为特色酒店,同时满足保定老城文旅接待、古城风貌提升的需求。


作者 | 张弓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正高级工程师


本文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